中国劳力过剩新疆少数民族就业难
(博讯2006年10月19日)
VOA记者: 张光华
中国新疆的人口主体为少数民族,而少数民族群体的生活和就业问题,因为语言和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博讯 boxun.com)
新疆少数民族就业困难
中国新京报近日报道,中国今年开始实施的第11个五年规划期间将新增加劳动力3千450万人,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全国政协常委陈明德说,今年劳动力供过于求,有1千400万人等候工作,他建议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基层和西部地区就业。
位于中国西部的新疆也同样面临就业压力。不过,就业问题在新疆因为涉及到民族以及语言的因素而更加复杂。新疆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表示,现在城市里每年有大批高校毕业生需要找工作,再加上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进入城市,给当地带来了很大的就业压力。
新疆党委书记王乐泉:没办法
*语言障碍*
王乐泉说,按道理,新疆资源丰富,地广人稀,现在又积极从事石油、矿产开采和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但是很多工作,像铁路、机场、水利等工程需要专业人员来承担。王乐泉10月16号在乌鲁木齐举行的外国记者招待会上指出,由于语言上的障碍,农村地区少数民族在城市中寻求工作受到了很大的局限。
王乐泉说:“少数民族单独有自己的语言,不懂汉语,要走出来进入城市,现在这些企业基本上都是用普通话来交流的,他不懂语言,很难到这些地方就业,没办法。”
石油与环境网络今年发表的调查报告显示,虽然新疆石油开发带来交通、通讯、城镇建设等基础的发展,但是当地居民在受益方面还是很有限。报告指出,新疆石油部门都是从内地各大油田组织人员调派到新疆,新疆当地居民因为受教育程度较低和语言沟通困难等原因而很难进入石油部门工作。
*素质培训*
王乐泉还表示,新疆现在最迫切的任务就是加大劳动力的素质培训。首先就是由政府负责进行语言培训,这是一个长期的任务,而根本的解决办法就是从教育入手。
王乐泉说::“就是小学上学以前六岁七岁,搞学前汉语教育,从一年级开始就要用汉语授课,解决劳动力的基本的素质问题。”
在新疆各个城市,无论是路边的指示牌,还是商场、政府的告示牌都用汉语和维语双语标记,有的牌子上还标有汉语拼音。在一些公共场合,还可以看到用双语写的标语,例如“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等。
*民族要求*
当地有些企业在招聘职工的广告上除了注明学历、年龄和性别的要求之外,对民族还有特殊要求,比如有些岗位只招聘汉族人。有些老社区的居民,完全不懂汉语,即使开商店,和汉人做买卖,也需要专门的导游人员帮忙翻译。
一名担任导游的柯尔克孜族人认为,现在要在大城市里找工作,汉语是必须的交流工具,如果不懂汉语就很难有工作机会。他说:“找工作不容易,很难找。要是你们不会汉语,文化程度低的话肯定找不到工作,所以他们一般找不上工作,就靠手工艺品,做生意之类的,不上学哪有机会找工作?”
新疆是一个以少数民族为主的自治区,但是少数民族人口占新疆总人口的比例在逐年下降。在2003年占60%,2005年新疆2千100多万人口,其中1千100多万是少数民族,占52%左右。学习汉语并不是法律规定必须要学的,少数民族家庭的家长决定是否把子女送到维语的学校还是维、汉双语的学校去上学。
_(博讯自由发稿区发稿) (博讯 boxun.com)
博讯相关报道(最近20条,更多请利用搜索功能): 中国就业问题非常严重(图) 中国拆迁家庭面临就业压力 由欧盟资助的女性主题项目启动:重点关注外来女工就业和权益保护 关注两会:中国就业问题艰巨(图) 就业歧视在中国 中国就业市场有限难容大学毕业生 中国中产阶层占就业人口12% 呼吁尽快立法保护弱势群体平等就业权的陈情书 专家:七项措施破解农民工就业症结 政绩工程最新重灾区:高校爆夸大就业率丑闻 造出来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率 中央要求:严防因学生就业问题引发突发性事件 户籍制度不应与就业政策挂钩 美国留不住中国学生 就业难在哪里 高校“高就业率”有水分 北大民主化大字报被就业信息取代(图) 开展领导干部亲属出国子女就业申报备案 广东硕士供不应求 工科紧俏 本专科就业达95% 供大于求 中国明年就业难 1600万人将面临找不到工作 “荒唐处女嫖娼案”大结局:麻旦旦就业上海 彭兴庭:“就业指标”才是万恶之源 就业难,劳动者维权难 老树皮:大学生就业:谁还当你是大学生? 韩国向中俄朝提供自由访问和就业签证的危害性 中国就业岗位越来越少的秘密 农村教育三大症结:升学无望 就业无门 致富无术 下岗官员再就业有没有潜规则 张德元:农村征兵难与学生就业难
点击这里对此新闻发表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