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瀚:冰点事件评论之二:结束新闻出版业产权的行政垄断 请看博讯热点:新闻自由
(博讯2006年2月14日)
提交者:萧瀚 发布时间:2006-2-14 11:51:52 (博讯 boxun.com)
冰点事件评论之二:结束新闻出版业产权的行政垄断
萧瀚(中国政法大学)
在冰点事件的评论一中,我认为应该取消中宣部对中国新闻出版业的非法钳制,尽快启动新闻出版立法程序,走法治正道,这涉及到一个重大问题,即新闻出版业的产权现状及其改革。
垄断是万恶之源,1949年迄今的中国历史给出了深刻的教训和经验,1978年以前与1978年迄今,如果不那么严格地说,可谓兴衰两重天,不能不说其主要原因即在于产权上是否实行政府垄断政策。
迄今大部分产业均已实现产权社会化、私有化,这是经济上取得进步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尚有少数关系中国未来兴衰、中国人精神素养的行业如基础能源、地产、新闻业、教育等行业尚在政府垄断之下,这导致了政府行为上严重的寻租现象,腐败因此而成为当代中国的社会政治毒瘤。
在这一切的垄断之中,新闻出版业方面的行政垄断危害极端恶劣,举其大端,不外下述:
第一,新闻出版业丧失自主权
由于产权阙如,新闻出版机构在发表报道和言论时不具有自主权,它们成为政府甚至只是某些官员个人的麦克风,颠倒黑白、指鹿为马的谎言充斥于庙堂之近、波及江湖之远,新闻出版机构唯以乞丐之卑苟延残喘,无法发挥其正常功能,偶有理想不灭的从业团队试图突破困局,也在这产权垄断的泥淖中折戟沉沙,新闻出版业处于朝不保夕、生死飘零的恶局之中。
第二,公民与社会的言论自由和基本知情权被剥夺
新闻出版业的政府产权垄断,导致新闻出版机构失去生存权,他们像机器一样发布政府需要却未必是人民所需的信息,并且受控于书报检查官,大量的信息在发表之前即遭封杀,国人对于许多重大事件只能获得一个垄断者即政府所希望人民接受的信息,至于信息之真假完全依靠政府自律,而古今中外的历史证明不存在这样自律的政府。几十年如一日地阉割事实、制造谎言,久而久之,虚假信息长期占据主流地位,人民的言论自由被剥夺,社会的基本知情权被剥夺。愚民政策成功了,而民族与国家的前途却在停滞甚至倒退之中。
第三,在全球化时代将中国新闻出版业打造成侏儒,彻底丧失国际竞争力
新闻出版业的产权行政垄断,导致新闻出版机构的全面侏儒化,这在全球化时代是一个虚门待盗之举,即使目前国际新闻出版业因政策之故尚未进入中国市场,但这种日子毕竟有终结之日,如果现在继续这种完全非理性的新闻出版业政府垄断做法,一旦国门洞开,必致中国新闻出版业全军覆没,届时,国人信息来源几乎完全依托于外国新闻出版机构,而国内新闻出版业即使可以开始重整山河,与外媒一争雄长,也会遥遥无期。
而一旦产权禁令解除,中国新闻出版业将进入公平竞争之境,新闻出版机构将以事实本身竞争话语权和市场,其最终归宿是打碎国人信息樊篱、提高政府的执政能力,并且在国际竞争中保持正常水平。
鉴于此,中国政府应该尽快取消新闻出版业的产权垄断政策,公权力对中国新闻出版业的长期摧残应当结束了,还言论自由于公民与社会!
2006年2月14日(欢迎完整转载)
(博讯记者:蔡楚) [博讯首发,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博讯 boxun.com)
博讯相关报道(最近20条,更多请利用搜索功能): 萧瀚:冰点事件评论之一:取消中宣部管制,走新闻法治正道 关于冰点事件的联合声明 / 江平等十三位长者的公开信 中青报昨以《冰点时评》为栏目发表文章(图) 中国青年报《冰点》有望最近复刊 《冰点》周刊主编李大同勇气可嘉 李大同递交申诉书 争取《冰点》复刊(图) 《冰点》主编正式上书控中宣部副部长吉炳轩(图) 原人民日报社长、总编辑胡绩伟声援《冰点》周刊 《冰点》关闭前前后后 李锐痛批中宣部查封《冰点》 秦耕:冬天的童话——有感于《冰点》停刊事件 德国之声:就冰点停刊采访中青政治学院新闻系主任(图) 前新华社副社长声援冰点 吁整顿中宣部(图) 余杰;“冰点”之殇与中国新闻界的觉醒 张耀杰:网友消息:为冰点退报 《冰点》停刊:中山大学袁伟时教授驳斥中宣部 《冰点故事》:用新闻影响今天 Rfa:专访《冰点》主编李大同 就《冰点》周刊被非法停刊的公开抗议(两天签名已175人) 《冰点》为何融解?! 就冰点事件也给胡温进一言/冯崇义、丘岳首 《冰点》效应:我们为什么要退订中国青年报? RFA专访龙应台:胡锦涛要以智慧处理冰点停刊事件 崔卫平:所停掉的不只是“冰点” 林保华:将“冰点”变为“融点” 冰点读者的话 BLOG《冰点》建立 《冰点》之死 浦志强:没有冰点的残冬,离春天不会太远了 刘晓波:记住《冰点》及其杀手 清华大学教授刘书林:中青报《冰点》暗批党中央停刊 公正又一次成为弱者:中青报冰点又遭撤版/贺延光
点击这里对此新闻发表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