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中国时报一日报导,给人记忆深刻的是浑身是泥土的蚯蚓,密密麻麻地铺了岸边的一片土地。可惜它们离开水边没多远,就因自身行动迟缓被太阳曝晒而死。一位周姓老农说,他看见三米高的水涨起来后,两条长长的大蛇,一起一伏地在水面游动逃命,可是,没有游到多远,两条蛇就被水给淹没了,再也没有抬起头来。他回头看岸边时,发现三只野兔和一只刺□也在竞相奔跑着。 (博讯boxun.com)
而对于无法逃亡的珍稀动物「桃花鱼」,大陆科研人员则采取异地养殖的方式,维持物种繁衍。
位于湖北省秭归县境内的鸭子塘,是一个并不起眼的小潭,却由于世界级珍稀动物桃花鱼的栖息而扬名,这一潭春水随着三峡库区水位上涨,与长江融为一体。在科学家的帮助下,桃花鱼已于今年初开始生活在自己的新居里。
报导说,在秭归,像鸭子塘这样桃花鱼赖以生存的小潭有三个,三峡水库首期蓄水后,都将永久消失。为抢救这一濒危物种,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等单位多年来致力于桃花鱼异地繁衍生殖的研究,最终选择了秭归的永乐水库、黄家淌水库和茅坪泗溪作为桃花鱼的搬迁地。
被大陆学术界称之为「桃花水母」的桃花鱼,属于地球上最原始最低等的无脊椎动物,约有十五亿年的生存史,是名副其实的活化石。据秭归一中退休生物教师黄达茂,对桃花水母进行了长达二十年的观察和研究发现,桃花鱼的五颜六色,与进食有关。当遇到食物时,桃花鱼触手上的刺丝囊即射出刺丝,刺中被捕获物,将其麻醉,以触手送入口中。他曾多次看见桃花鱼吞食蝌蚪之后变成黑色,喂之以鸡血则体变红色。
(博讯boxun.com)